学院 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 专业代码 080801 类别 工学 学科门类
专业负责人:闫哲 教学副院长:许家忠教务处长:宋清昆教学副校长:刘胜辉
培 养 方 案
一、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毕业5年后,能够在装备制造业、信息传输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工程实施、设备维护及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在工作中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并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目标2: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并能够在工作中合理运用;
目标 3: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4:具备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拓展自己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采用扎实基础、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理论课学习、实验及实践环节训练,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专业知识,解决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表述自动化领域的工程问题;
指标点1.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并求解;
指标点1.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考虑工程实际需求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指标点1.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和综合;
2、问题分析:具有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采取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辅助手段对复杂自动化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及描述,以获取有效结论的能力。
指标点2.1:能够运用相关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识别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自动化系统(装置)的结构、功能和实现原理;
指标点2.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方法表述自动化工程问题;
指标点2.3:能够采取文献检索、资料分析等手段,结合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分析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性质、特征、技术难度及所涉及专业技术领域,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自动化应用领域的复杂问题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确定总体解决方案,设计技术方案所需的系统、单元(部件)及工艺流程的能力,并在技术工作中体现出创新精神,能在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全面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指标点3.1:能够根据自动化领域的复杂问题的需求,确定设计目标,提出解决方案;
指标点3.2:能够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设计满足需求的自动化系统、装置、仪表,通过对考虑不同的实现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总体设计方案,体现创新性;
指标点3.3:能够在方案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提出符合工程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4、研究:具有基于自然科学和自动化理论的科学原理,采用实验、数据分析、仿真模拟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的研究能力;
指标点4.1: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原理,运用电路、电子技术等专业知识,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选择合适的研究路线和可行的实验方案;
指标点4.2: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利用自然科学、控制理论及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搭建实验装置,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指标点4.3:能够正确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并参考理论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采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信息处理与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掌握与自动化专业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仿真等技术和方法,可熟练使用自动化工程工作中常用的现代工程工具,熟悉自动化领域内的专业共享(网络)资源及利用方法,并具备在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开发、选择与使用的能力,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仿真,并能正确理解预测与模拟所得到结论存在的局限性。
指标点5.1:掌握与自动化专业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仿真等技术和方法;
指标点5.2: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自动化工程中的设计、安装调试、测量工具,有效利用自动化领域内的专业共享(网络)资源;
指标点5.3:能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工具、方法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结论存在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根据具体工程背景,综合运用自动化专业、社会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分析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预计实施效果和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了解自动化工程背景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各因素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的影响和制约;
指标点6.2:能够基于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自动化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和工程实施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了解与自动化工程实践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指标点7.2:能够正确认识并评价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作为自动化专业工程人员所应具备的工程职业道德,了解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履行责任;
指标点8.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标点8.2:能够理解工程伦理的内涵,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注重职业修养,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实施的多学科背景团队中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及对工作中不同层面的适应能力;
指标点9.1:能够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关系,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具备一定的团队工作中组织、联络、协调能力;
指标点9.2:能够理解自动化工程师在一个多学科背景团队中的角色、地位和应当发挥的作用,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要求在不同的层面上体现工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10、沟通: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交往中的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的业界交流和社会公众沟通中有效运用;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指标点10.1:具备人际沟通及交往中的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倾听能力和形象设计能力,并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理解当前工程界全球化合作与竞争的意义,熟悉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国际动态,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工作所需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运用能力,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理解和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自动化工程问题进行运用。
指标点11.2:能够在多学科、跨职能环境中合理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进行项目规划、管理和成本控制;
12、终身学习:具有为适应自动化技术发展而终身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对于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具备自我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指标点12.1: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对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指标点12.2: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拓展知识、提高能力的途径,具备为适应发展而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学制:四年
四、毕业条件:修满 168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 132 学分,实践教学 36 学分)准予毕业。
五、授予学位:工学
六、专业特点:本专业综合性强,具有强弱电并举、系统与控制相结合的特点,是信息加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是普遍适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多领域的宽口径专业。
七、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八、主干课程: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与调速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深度学习与目标检测、工厂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九、专业方向:
十、教学进程安排:
1、教学进程表见表一,包括:(1)通识课:通识必修课(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经管类)+通识任选;(2)专业课:专业核心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选修课(模块选修课+学科、专业基础任选课+模块任选课)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表二;
3、第二课堂见表三
4、总周数分配表见表四;
5、学历表见表五;
6、课程体系拓扑图见表六。
表一:教 学 进 程 表
课 程 | 学 分 | 门数\门次 | 集中考试 | 学 时 分 配 | 学期、周数、周学时数 | ||||||||||||||||||||||
种类 | 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总计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翻转、案例 实践、创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14 | 16 | 16 | 16 | 15 | 12 | 13 | 0 | ||||||||||||||||||||
通 识 课 | 通 识 必 修 课 | 自 科 学 类 | 080119TO01W | 高等数学(一)-I、II | 5+6 | 1/2 | 1,2 | 176 | 80+96 | 6×14 | 6×16 | ||||||||||||||||
080119TO06W | 线性代数 | 3.5 | 1/1 | 2 | 56 | 56 | 4×14 | ||||||||||||||||||||
080119TO08W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2.5 | 1/1 | 3 | 40 | 40 | 3×14 | ||||||||||||||||||||
080119TO09W | 复变函数、积分变换 | 3 | 1/1 | 3 | 48 | 48 | 4×12 | ||||||||||||||||||||
080319TO03W | 大学物理(三)-I、II | 3+2 | 1/2 | 2,3 | 80 | 48+32 | 3×16 | 2×16 | |||||||||||||||||||
080819SO01W | 物理实验-I、II | 0+1.5 | 1/2 | 40 | 20+20 | √ | √ | ||||||||||||||||||||
自然科学类小计 | 26.5 | 6/9 | 440 | 400 | 40 | 6 | 13 | 9 | |||||||||||||||||||
人文、社科、经管类 | 090519TO01W | 大学英语-I、II、III | 3+3.5+2 | 1/3 | 1,2,3 | 136 | 48+56+32 | 4×12 | 4×14 | 2×16 | |||||||||||||||||
730119TO01W | 体育-I-IV | 2 | 1/2 | 64 | 22 | 42 | 2 | 2 | 2 | 2 | |||||||||||||||||
170119TO01W | 军事理论 | 1 | 1/1 | 1 | 28 | 28 | 2×14 | ||||||||||||||||||||
180119TO01W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1/1 | 1 | 48 | 42 | 6 | 3×14 | |||||||||||||||||||
180119TO02W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 | 1/1 | 3 | 48 | 42 | 6 | 3×14 | |||||||||||||||||||
180119TO03W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1/1 | 2 | 48 | 42 | 6 | 3×14 | |||||||||||||||||||
180119TO04W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1/1 | 4 | 80 | 64 | 16 | 4×16 | |||||||||||||||||||
180119TO05W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 | 1/1 | 6 | 16 | 16 | 2×8 | ||||||||||||||||||||
060119TO01W | 创新创业基础 | 2 | 1/1 | 5 | 32 | 22 | 10 | 3×11 | |||||||||||||||||||
060119TO03W | 项目管理与技术经济学 | 2 | 1/1 | 5 | 32 | 32 | 3×11 | ||||||||||||||||||||
100319TO40W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2 | 1/1 | 1 | 32 | 32 | 3×11 | ||||||||||||||||||||
920119TO01W | 大学生健康教育 | 0 | 1/1 | (16+4) | √ | ||||||||||||||||||||||
920119TO03W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0 | 1/1 | (16) | (12) | (4) | √ | ||||||||||||||||||||
180119TO06W | 形势与政策 | 1 | 1/1 | (48) | (48) | (2×4) | (2×4) | (2×4) | (2×4) | (2×4) | (2×4) | ||||||||||||||||
人文、社科、经管类小计 | 33.5 | 14/17 | 564 | 478 | 86 | 14 | 9 | 7 | 6 | 6 | 2 | ||||||||||||||||
通识必修小计 | 60 | 20/26 | 1004 | 878 | 40 | 86 | 20 | 22 | 16 | 6 | 6 | 2 | |||||||||||||||
通识任选 | 全校通识任选课共分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简称A类】、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简称B类】、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简称C类】、研究学习与实战体验【简称D类】、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简称E类】等五类。1、所有本科生选课时间为2-7学期,每学期可选1-2门;2、本科在校学生(除艺术学院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以外)本科学习期间在A、B、C、D、E类任选课组中任选5门7.5学分;3、艺术学院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本科学习期间在A、B、C、D类任选课组中任选5门7.5学分;4、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在校本科生应必选C类任选课组中的《大学英语四级强化》。详情参阅《哈尔滨理工大学全校性通识选修课选修指南》 | ||||||||||||||||||||||||||
通识任选小计 | 7.5 | 5/5 | 150 | 150 | |||||||||||||||||||||||
通 识 课 合 计 | 67.5 | 25/31 | 1154 | 1028 | 40 | 86 | 20 | 22 | 16 | 6 | 6 | 2 |
续表一:
教 学 进 程 表
课 程 | 学 分 | 门数 \ 门次 | 集中考试 | 学 时 分 配 | 学期、周数、周学时数 | |||||||||||||||
种类 | 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总计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翻转、案例 实践、创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14 | 16 | 16 | 16 | 15 | 12 | 13 | 0 | |||||||||||||
专 业 课 程 | 专 业 核 心 课 | 学 科、专 业 基 础 | 150119HI01W | 专业导论 | 0 | 1/1 | (16) | (16)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4×1) | |||||
030319HO02W | 电路 | 4 | 1/1 | 2 | 64 | 56 | 8 | 4×16 | ||||||||||||
050519HO14W | 电子技术 | 5 | 1/1 | 3 | 80 | 64 | 16 | 5×16 | ||||||||||||
150119HI02W | 自动控制理论-I、II | 7.5 | 1/2 | 5,6 | 80 +40 | 72 +34 | 8+6 | 6×14 | 4×10 | |||||||||||
150119HI03W | 信号与系统 | 3 | 1/1 | 4 | 48 | 42 | 6 | 3×16 | ||||||||||||
150119HI04W |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I、II | 2.5 +2.5 | 1/2 | 4,5 | 80 | 34 +36 | 6+4 | 3×14 | 3×14 | |||||||||||
010719HO05W | 工程制图 | 2.5 | 1/1 | 1 | 40 | 40 | 3×14 | |||||||||||||
150119HI05W | C语言程序设计 | 2.5 | 1/1 | 1 | 40 | 40 | /4×10 | |||||||||||||
学科、专业基础小计 | 29.5 | 8/10 | 472 | 378 | 54 | 40 | 7 | 4 | 5 | 6 | 9 | 4 | ||||||||
150119HI06W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 2.5 | 1/1 | 4 | 40 | 34 | 6 | 3×14 | ||||||||||||
150119HI07W | 电机拖动与调速系统-I、II | 2.5 +2.5 | 1/2 | 5 | 40+40 | 34+3 | 6+6 | 3×14 | 4×10 | |||||||||||
150119HI08W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3 | 1/1 | 6 | 48 | 40 | 8 | 4×12 | ||||||||||||
150119HI09W | 过程控制系统 | 3 | 1/1 | 6 | 48 | 40 | 8 | 4×12 | ||||||||||||
专 业 课 小 计 | 13.5 | 4/6 | 216 | 182 | 34 | 3 | 3 | 12 | ||||||||||||
专 业 核 心 课 小 计 | 43 | 11/15 | 688 | 560 | 88 | 40 | 7 | 4 | 5 | 9 | 12 | 16 |
续表一:
教 学 进 程 表
课 程 | 学 分 | 门数 \ 门次 | 集中考试 | 学 时 分 配 | 学期、周数、周学时数 | |||||||||||||||
种类 | 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总计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翻转、案例 实践、创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14 | 16 | 16 | 16 | 15 | 12 | 13 | 0 | |||||||||||||
专 业 课 程 | 专 业 选 修 课 | A模块:人工智能 | 150119XI01W | Python语言编程基础 | 2.5 | 1/1 | 4 | 50 | 50 | 4×13 | ||||||||||
150119XI02W | 深度学习与目标检测-I、II | 4 | 1/2 | 5,6 | 50+30 | 42 | 8 | 30 | 4×13 | 3×10 | ||||||||||
150119XI03W | 人工智能基础 | 2.5 | 1/1 | 5 | 50 | 40 | 10 | 4×13 | ||||||||||||
B模块:电气自动化 | 150119XI04W | Eplan电气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 2.5 | 1/1 | 5 | 50 | 50 | 4×13 | ||||||||||||
150119XI05W | 工厂电气与PLC控制技术-I、II | 4 | 1/2 | 4,5 | 50+30 | 42 | 8 | 30 | 4×13 | 3×10 | ||||||||||
150119XI06W | 分布式控制技术 | 2.5 | 1/1 | 6 | 50 | 42 | 8 | 4×11 | ||||||||||||
C模块:智能控制 | 150119XI07W | 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 | 2.5 | 1/1 | 5 | 50 | 42 | 8 | 4×13 | |||||||||||
150119XI08W | 运动控制系统及应用-I、II | 4 | 1/1 | 4,5 | 50+30 | 44 | 6 | 30 | 4×13 | 3×10 | ||||||||||
150119XI09W | 智能控制基础 | 2.5 | 1/1 | 6 | 50 | 44 | 6 | 4×11 | ||||||||||||
专业限选小计 | 9 | 2/3 | 180 | 4 | 7 | 4 | ||||||||||||||
学科、专业任选课 | 150119XI10W | 数据结构基础 | 2 | 1/1 | 4 | 40 | 32 | 8 | 3×14 | |||||||||||
150119XI11W | 系统工程概论 | 2 | 1/1 | 4 | 40 | 32 | 8 | 3×14 | ||||||||||||
150119XI12W | 运筹学基础 | 2 | 1/1 | 4 | 40 | 40 | 3×14 | |||||||||||||
150119XI13W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2 | 1/1 | 4 | 40 | 40 | 3×14 | |||||||||||||
学科、专业任意选修小计 | 4 | 2/2 | 4 | 80 | 6 | |||||||||||||||
专 业 任 选 | 150119XI14W | PLC应用系统设计与实践-I、II | 2.5 | 1/2 | 6,7 | 30+24 | 24 | 30 | 3×10 | 2×12 | ||||||||||
150119XI15W |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践-I、II | 2.5 | 1/2 | 6,7 | 30+24 | 24 | 30 | 3×10 | 2×12 | |||||||||||
150119XI16W | 工业控制网路技术 | 2 | 1/1 | 7 | 40 | 34 | 6 | 4×13 | ||||||||||||
150119XI17W | 最优化方法 | 2 | 1/1 | 7 | 40 | 34 | 6 | 4×13 | ||||||||||||
150119XI18W | 虚拟仪器技术 | 2 | 1/1 | 7 | 40 | 34 | 6 | 4×13 | ||||||||||||
150119XI19W | DSP原理及应用 | 2 | 1/1 | 7 | 40 | 34 | 6 | 4×13 | ||||||||||||
150119XI20W | 最优控制 | 2 | 1/1 | 7 | 40 | 32 | 8 | 4×13 | ||||||||||||
150119XI21W | 随机系统概论 | 2 | 1/1 | 7 | 40 | 36 | 4 | 4×13 | ||||||||||||
150119XI22W | 控制系统CAD及仿真 | 2 | 1/1 | 7 | 40 | 34 | 6 | 4×13 | ||||||||||||
150119XI23W | 系统辨识理论基础 | 2 | 1/1 | 7 | 40 | 34 | 6 | 4×13 | ||||||||||||
150119XI24W | 模式识别基础 | 2 | 1/1 | 7 | 40 | 34 | 6 | 4×13 | ||||||||||||
150119XI25W | 智能楼宇自动化技术 | 2 | 1/1 | 7 | 40 | 36 | 4 | 4×13 | ||||||||||||
150119XI26W | 工厂供电 | 2 | 1/1 | 7 | 40 | 36 | 4 | 4×13 | ||||||||||||
150119XI27W | 数字图像处理 | 2 | 1/1 | 7 | 40 | 32 | 8 | 4×13 | ||||||||||||
150419XI12W | 移动机器人 | 2 | 1/1 | 7 | 40 | 32 | 8 | 4×13 | ||||||||||||
150419XI13W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 | 1/1 | 7 | 40 | 34 | 6 | 4×13 | ||||||||||||
专业任意选修小计 | 8.5 | 4/5 | 174 | 102 | 3 | 14 | ||||||||||||||
专 业 选 修 课 小 计 | 21.5 | 434 | 332 | 10 | 7 | 3 | 14 | |||||||||||||
专 业 课 程 合 计 | 64.5 | 1122 | 892 | 7 | 4 | 5 | 19 | 19 | 23 | 14 | ||||||||||
合 计 | 总学分、学时分配及周学时分布 | 132 | 2276 | 1920 | 27 | 26 | 21 | 25 | 25 | 25 | 14 | |||||||||
集中考试课门数 | ||||||||||||||||||||
课程门数/课程门次数 | / |
表二:
实践性教学环节
序号 | 课程编号 | 名 称 | 内 容 | 学期 | 周数 | 学分 | 次数 | 场所/性质 |
1 | 170119SO01W1 | 军事技能训练 | 通过队列和军事体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国防意识、团队意识。 | 1 | 2 | 2 | 1 | 校内 |
2 | 520119SO03W3 | 工程训练 | 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及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了解简单零件加工方法,熟悉简单零件加工操作;培养劳动观点、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 | 3 | 2 | 2 | 1 | 校内 |
3 | 050519SO02W4 | 电子实习 |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焊接练习、电子电路的调试 | 4 | 1 | 1 | 1 | 校内 |
4 | 150119SI01W2 | 技能训练 | 软件编程能力训练 | 2 | 2 | 2 | 1 | 校内 |
5 | 150119SI02W5 | 认知实习 | 自动化系统,控制元器件认识 | 5 | 2 | 2 | 1 | 校外 |
6 | 150119SI03W6 | 专业实践I | 控制理论综合设计 | 6 | 3 | 3 | 1 | 校内 |
7 | 150119SI04W7 | 专业实践II | 控制系统综合实践 | 7 | 3 | 3 | 1 | 校内 |
8 | 150119ZI01W7 | 综合实践 (自主学习) | 1、创新及开放实验 | 7 | 2 | 2 | 1 | 校内/校外 |
2、职业技能培训 | ||||||||
3、企业学习实训 | ||||||||
9 | 000119SO01W1 | 课外科技活动 | 创新创业与科技竞赛 | 1-7 | (2) | 0 | 2 | 校内 |
10 | 180119SO06W1 | 社会实践 | 形式与政策 | 1-3 | 0 | 0 | 3 | 校内/校外 |
11 | 150119SI05W6 | 生产实习 | 企业实习 | 6 | 3 | 3 | 1 | 省外 |
12 | 150119SI06W8 | 毕业设计 | 选题、开题、期中检查、毕业论文 | 8 | 16 | 16 | 1 | 校内/校外 |
12 | 150119SI05W6 | 生产实习 | 企业实习 | 6 | 3 | 3 | 1 | 省外 |
合 计 | 39 | 36 | 15 |
表三、
第二课堂
序号 | 模块类别 | 属性 | 学分 | 备注 |
1 | 思想政治素养 | 必修 | 1 | |
2 | 社会责任担当 | 1 | ||
3 | 实践实习能力 | 1 | ||
4 | 创业创新能力 | 1 | ||
5 | 文体素质拓展 | 任选 | 2-6 | |
6 | 菁英成长履历 | |||
7 | 技能培训认定 |
第二课堂设置6-10学分,6学分为合格线。1-4模块为必选模块,必修学分不得低于4学分,思想政治素养学分不得低于1学分;5-7模块为任选模块,任选学分不得低于2学分。其具体内容详见“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细则(暂行)。
表四:
总周数分配(表内为周数)
学 期 | 理论教学 | 课程设计 | 工程训练 | 认识实习 | 电工电子实习 | 电工实习 | 电子实习 | 生产实习 | 技能训练 | 计算机实践 | 学年设计(论文) | 专业实践І | 专业实习II | 课程实践 | 外地教学 | 综合实践(自主学习) | 考 试 | 军事技能训练 | 入学教育 | 毕业教育 | 毕业设计 | 运动会节假日 | 合计 |
一 | 14 | 1 | 2 | 1 | 1 | 19 | |||||||||||||||||
二 | 16 | 2 | 1 | 1 | 20 | ||||||||||||||||||
三 | 16 | 2 | 1 | 1 | 20 | ||||||||||||||||||
四 | 16 | 1 | 1 | 1 | 19 | ||||||||||||||||||
五 | 15 | 2 | 1 | 1 | 19 | ||||||||||||||||||
六 | 12 | 3 | 3 | 1 | 1 | 20 | |||||||||||||||||
七 | 13 | 3 | 2 | 1 | 1 | 20 | |||||||||||||||||
八 | 0 | 1 | 16 | 1 | 18 | ||||||||||||||||||
总计 | 102 | 2 | 2 | 1 | 3 | 2 | 3 | 3 | 2 | 7 | 2 | 1 | 1 | 16 | 8 | 155 |
表五:
学 历
学 年 |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一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 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九、十学期为五年制建筑学专业专用栏,建筑学专业应按照专业实际情况修改第七、八学期学历设计。其他专业应删除第五学年的两行。
符号说明:如说明内无相应符号,请与教务处联系。
□ | 理论教学 | ※ | 课程设计 | — | 空 |
| 认识实习 | △ | 生产实习 | : | 考 试 |
× | 工程训练 | * | 毕业设计 | | 计算机实践 |
○ | 入学教育 | + | 毕业教育 | | 电工实习 |
∞ | 电子实习 | ◎ | 技能训练 | ∨ | 运动会、节假日 |
= | 假 期 | | 科研训练 | ■ | 学年设计(论文) |
⊙ | 外地教学 | ▲ | 课程实践 | ◆ | 电工电子实习 |
★ | 军事技能训练 | ∮ | 专业实践 | ⊕ | 综合实践(自主学习) |
◊ | 专业实习 |
表六:课程体系拓扑图: